廖坤郎 曲禾酒莊
更新:2019-01-03
發佈:2013-07-18
1.2萬
詳細介紹
是農夫,也是酒莊主人
腳踩土地的農夫,曲禾酒莊的主人
山上近七甲的農園,是廖坤郎每天晨起後第一個工作地點,早上六點開車上山,整理農園,由山頂一層層地往下巡視,枇杷、肉桂、梅子、釋迦,如同照顧孩子般細心,從農場望去中,果樹整齊地林立著,工人們認真地採著枇杷花、釋迦,看得出廖坤郎對農場,有著自己管理的一套。
時間來到八點半,曲禾酒莊營業時間到了。轉換身份,廖坤郎成了酒莊主人,盡責地為遊客們解說,帶領他們玩梅醋、肉桂香腸DIY,櫸木生態探尋。
做農,祖傳家業,卻一度出走
從小跟著祖父、父親一起務農,種了柑橘、玉米,原本平順的生活,卻在80年代,因柑橘得病,而開始有了變化。
長年務農的生活,讓廖坤郎有了想要轉換跑道的想法,於是,開始找尋長期作物栽種,像梅子、枇杷,只需定期灑藥,不用每天來農園照顧,之後,他過起了「半工半農」的生活。
組了工班,承接工程,也投入了資金買機具,回想當時,廖坤郎笑著說:「一開始什麼都不會,就到處看到處學,沒想到,一做就是十幾年。」
但承接工程所負擔的風險,卻讓他愈做愈手軟,「常常才領了工程費,轉手就得拿去繳罰款,最後都是賠錢。」廖坤郎苦笑著說。幾經思考,內心一句「這不是我該做的」,讓他毅然解散工班,賣掉所有機具,決心走回本業,專心務農。
1997年成立明峰梅子產銷班,擔任班長的廖坤郎輔導班員梅樹矮化栽培,以人工採梅,提高青梅品質;2001年推出脆梅、軟梅、梅醋、梅酒、枇杷梅等延伸產品,增加農民收益。
「曲禾」酒莊,夢想起點
「酒」是所有農產品加工中經濟附加價值最高的,設立酒莊,結合休閒旅遊,不但解決水果銷售問題,也能開啟當地休閒農業的發展。經過幾年沈澱,廖坤郎終於找到他要走的路。
只是,設立酒莊之路,讓他歷經漫長的四年。
2004年,廖坤郎向台東縣政府提出申請設立酒莊,當時縣政府完全不知從何下手審查,只得謹慎應對,一度縣府還建議廖坤郎設立酒廠好了,這樣可以製更多的酒,廖坤郎說:「我不是只為了生產產品,我期待酒莊的成立,可以帶動初鹿休閒農業的發展,那靠天吃飯的農友們,才有永續的未來。」
為了申請營利事業登記證,廖坤郎可以一天往返縣府四次,甚至一早就到縣府報到,詢問進度。眼見酒莊都要動工了,卻遲遲無法領到執照,讓他急如熱鍋上的螞蟻,所幸,在廖坤郎的堅持下,終於在酒莊動工前取得了執照。
「『曲』,便代表著鹿鳴溪蜿蜒的水聲;『禾』,則是每到收割季節,從酒莊望去,一大片的黃金稻田盡落眼裡,是為感念農民的辛苦與用心。」廖坤郎緩緩說著「曲禾」的由來。
2008年,曲禾酒莊正式營業,廖坤郎的夢想有了起點。
過去滴酒不沾,現今製酒、品酒、包裝樣樣行
在成為製酒達人之前,廖坤郎滴酒不沾,但卻對釀酒充滿濃厚興趣。當政府開放民間釀酒,鼓勵農民經營酒莊,廖坤郎便積極投入,遠赴屏科大、輔大等學習製酒、品酒,取得中級品酒師執照,為酒莊成立做足準備。
「第一次製酒,酒莊剛成立,邀請了好友們一起來品酒,大夥喝著剛釀好的酒,還頗讚賞,後來才知剛釀好的酒需要陳釀,不能馬上喝,最起碼都要等上一年。」憶想起往事,廖坤郎不自覺笑開了。
對於製酒,廖坤郎有著自己的堅持。
枇杷製酒,枇杷花製茶,挑戰極限
現今,曲禾酒莊有梅酒、枇杷酒、桂花酒、肉桂酒、米酒頭等,每一種酒都是廖坤郎的得意之作。
問他,那種酒最挑戰?廖坤郎二話不說指著「枇杷酒」。
初秋,位在卑南山上,海拔600公尺處,開滿了難得一見的枇杷花,咖啡色皮包裹著白色花蕊,清朝乾隆詩作:「御詠枇杷花。白花如,雪中放,竟與梅香讓不多…」,綻放滿山的枇杷花,淡雅花香隨著高山微風四處飄散,這裡是有機枇杷園,品種為長生種一號,廖坤郎說:「這有機枇杷雖果粒小,但品質好,甜度約在十二度左右,很適合做成枇杷酒。」
由於枇杷本身不易發酵,廖坤郎只能不斷從失敗中學習,最後雖製出枇杷酒,但相對成本高,如五公斤梅子可以做出一公斤的酒,枇杷卻得用到八公斤,且第一代自製的枇杷酒,因發酵不穩定,品質不佳,所幸獲工研院、台東大學等協助,找出適合菌種,經過三方共同努力,2013年終於推出口感香醇,有著枇杷微香的第二代枇杷淡酒。
「枇杷花製茶」,為維持枇杷品質,得將多餘的枇杷花剪除,廖坤郎把剪下的枇杷花經過日曬、乾燥後製成枇杷花茶,具有潤候作用。甚至他還將枇杷葉與青梅組成「枇杷梅」,口感酸甜,有著淡淡的枇杷香,深得老饕喜愛。
朝全有機發展,帶動初鹿休閒農業發展
「消費決定市場」,一次與客戶接洽中,讓廖坤郎明白了安全無毒的產品,才是客戶想要的,即便價錢貴了點。這讓他決心要全面發展有機農業,並申請認證。
廖坤郎說:「剛開始轉型,蟲害問題令他頭痛,但大自然中自有定律的生態循環,讓他了解順其自然,大地自會撫育出最好的果實。」看著園區一株株開滿花的枇杷樹,廖坤郎露出欣慰的神情。
目前曲禾酒莊出產的梅子酒、米酒頭、肉桂酒、枇杷酒,均已通過中興大學認證。
2013年接任廖坤郎初鹿休閒農業區發展理事長,這讓他離夢想又更近一步。廖坤郎笑著說:「我們已經規劃好旅遊套票,整合初鹿地區好吃、好玩的,要帶大家一起體驗初鹿深度小旅行。」
未來,廖坤郎還有個「台東的後花園」計畫,沿途有著山里美景、嘉峰稻穗、卑南溪波浪及曲禾酒莊櫸木林隧道,光是聽,就讓人好心動。
看著廖坤郎神情發亮地訴說著對家鄉未來的發展計畫,這位初鹿在地農夫,是酒莊主人,也是製酒達人,更是一位對家鄉懷抱夢想的人。
特色產品
-
養生有機肉桂酒 42°
以親自種植的土肉桂葉經過發酵與蒸餾程序製成,其味道香甜,擁有濃淳回甘的好口感。101年通過中興大學農產品認證中心之有機轉型期認證,並曾獲得優良產品獎、顧客滿意獎、臺灣烈酒金牌獎及國家優良商品金牌獎等。
-
霸王別姬有機梅酒 45°
以曲禾酒莊自產的有機青梅發酵、蒸餾製成,其味道比之另一酒品「胭脂有機梅酒」少了甜味,卻更多了醉人的芳香。101年通過中興大學農產品認證中心之有機轉型期認證,並與「養生有機肉桂酒」一同獲得國家優良商品金牌獎。
-
胭脂有機梅酒 18°
以有機方式種植的胭脂梅,加入冰糖,並以自產的有機米酒頭為基谷釀造而成,口感有別於一般釀造梅酒,嘗起來猶如羞澀的紅梅,酸中又帶有淡淡的香甜氣息。101年通過中興大學農產品認證中心之有機轉型期認證,並與「養生有機肉桂酒」一同獲得國家優良商品金牌獎及入選為婚禮伴手禮之佳作。
-
十面埋伏枇杷酒 48°
香味襲人,第一口下去溫和不刺激,等到入喉之後,醉人的口感才立時湧現。曾獲得國家優良商品金牌獎。
-
霓裳桂花酒 45°
嘗起來味道辛辣,卻彷若聞到清晨的桂花香,等到味道散去之後,仍會有股淡淡的甜味留顧 齒間,久久不去。曾獲得國家優良商品金牌獎。
-
十面埋伏枇杷酒 10°
特地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研發出適合枇杷發酵之釀酒酵母,使枇杷能夠完美發酵成口感絕佳的水果酒,帶有水果天然香味及酸甜口感,深受年輕人及女性的喜愛,此外也是十分推薦的入門酒品。
-
有機米酒頭 40°
嚴選臺東池上有機米,參照日本高級清酒的釀造技術製作而成,比之以糙米製造的米酒,不僅香味十足且口感溫和順口,因而謂之「米酒頭」。
-
脆梅
手工採收六~七分熟的梅子,梅子品質層層把關,送進嘴裡帶有滿滿的梅香,風味絕佳。
-
軟梅
熟梅外觀碩大,滿滿的梅香,外表晶瑩易透,可做為料理調味品加入料理之中,在料理之後增加梅子酸甜的滋味,提升口感。
-
梅醋
上班族增強體力、消除疲勞。液態濃縮,酸酸甜甜好滋味。炎炎夏日,加冰稀釋冷藏之後,可做為消暑之最佳飲品
-
枇杷花
枇杷梅年秋冬季開白色小花,花頂生於枝梢,灰褐成團,但具有特殊芳香味,枇杷花性味淡微溫,古人常用於保養喉肺、治療傷風等。
-
枇杷花仙茶
枇杷梅乃採用臺灣原生梅種,生長於高海拔無污染涼爽氣候中,果實成熟時外表綠中帶紅故稱胭脂梅;果實外型較大且Q嫩皮薄,為胭脂梅之特徵。
為確保品質,胭脂梅採人工採收方式,加上枇杷葉萃取物以及深層海水配方,再經由老師傅純手工傳統製作,醃製而成,使枇杷梅香氣誘人,非常符合身體健康的需求,更是傳統養生的極品。 -
養生枇杷酵素
原汁鮮釀,以冷水稀釋,口感清爽甘醇,生津止渴,加入冰塊後飲用,風味更加。
-
梅子
種植在海拔600m左右山坡地,採自然有機栽培,不添加任何肥料,果粒雖小,但香氣濃郁,並於101年通過中興大學農產品認證中心之有機轉型期認證。採收期為每年約3月15日~5月20日。
-
鳳梨釋迦
種植在海拔600m高度左右的臺東後山無污染天然環境,堅持以自然工法栽培,果肉口感清香甜蜜,產期長,且通過吉園圃認證。採收期為每年約3月~4月。
-
枇杷
卑南鄉的氣候最適合枇杷成長,枇杷甜度約12~13度,果肉細嫩香甜多汁入口即化,是全臺最早枇杷採收的地區。採收期為每年約2月~4月5日。
-
脆梅 DIY 活動
於每年約3月15日~5月20日之梅子採期開放團體預約辦理脆梅教學活動,活動歷程約1個半小時。
-
梅醋 DIY 活動
全年皆開放團體預約辦理梅醋教學活動,活動歷程約1個小時。
-
肉桂香腸DIY活動
全年皆開放團體預約辦理肉桂香腸教學活動,還可配合烤肉活動辦理,活動歷程約2~3個小時。
-
深層海水鹿鳴枇杷梅
枇杷梅乃採用臺灣原生梅種,生長於高海拔無污染涼爽氣候中,果實成熟時外表綠中帶紅故稱胭脂梅;果實外型較大且Q嫩皮薄,為胭脂梅之特徵。
為確保品質,胭脂梅採人工採收方式,加上枇杷葉萃取物以及深層海水配方,再經由老師傅純手工傳統製作,醃製而成,使枇杷梅香氣誘人,非常符合身體健康的需求,更是傳統養生的極品。